IPA异丙醇 CAS 67-67-0 安全说明书SDS/MSDS
时间:2024-02-28 15:19:31来源:本站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 健康危害: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、倦睡、共济失调以及眼、鼻、喉刺激症状。口服可致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倦睡、昏迷甚至死亡。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、皲裂。 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:属微毒类。 急性毒性:LD 505045mg/kg(大鼠经口);12800mg/kg(兔经皮);人吸入980mg/m 3×3~5分钟,眼鼻粘膜轻度刺激;人经口22.5ml头晕、面红,吸入2~3小时后头痛、恶心。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大鼠吸入1.0ppm×24小时/日×3个月,肝、肾功能异常;大鼠吸入8.4ppm×24小时/日×3个月,肝、肾严重损害。 致突变性:细胞遗传学分析:制酒酵母菌200mmol/管。 致癌性:小鼠吸入3000ppm×3~7小时/日×5日/周×5~8月肿瘤发病率增高。 危险特性:易燃,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遇明火、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。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。在火场中,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。其蒸气比空气重,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,遇明火会引着回燃。 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。 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 气体检测管法 4.实验室监测方法: 气相色谱法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》(第二版),杭士平主编 5.环境标准:
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消防防护服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,防止进入下水道、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。小量泄漏: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大量泄漏: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;用泡沫覆盖,降低蒸气灾害。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。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 二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:空气中浓度超标时,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(半面罩)。 眼睛防护: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,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身体防护:穿防静电工作服。 手防护:戴乳胶手套。 其它: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 三、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:脱去被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。 眼睛接触: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 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食入:洗胃。就医。 灭火方法: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。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,直至灭火结束。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,必须马上撤离。灭火剂:抗溶性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 |
异丙醇毒理学数据: 1.急性毒性 LD50:5000mg/kg(大鼠经口);3600mg/kg(小鼠经口);6410mg/kg(兔经口); 12800mg/kg(兔经皮) 2.刺激性 家兔经皮:500mg,轻度刺激。 家兔经眼:100mg(24h),中度刺激。 3.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0.27ppm,每天24h,连续3个月,未见异常;1.0ppm,每天24h,3个月,肾和肝功能出现异常;8.4ppm,每天24h,3个月,肾和肝严重损伤。 4.致突变性 细胞遗传学分析:酿酒酵母菌200mmol/管 5.致畸性 大鼠孕后1~19d吸入最低中毒剂量(TCLo)7000ppm(7h),致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畸形。 6.其他 LDLo:人3570mg/kg;TDLo:人223mg/kg 异丙醇生态学数据: 1.生态毒性 LC50:750~1650mg/L(96h)(圆腹褐虾);11130mg/L(48h)(黑头呆鱼,静态) 2.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(h):24~168 厌氧生物降解(h):96~672 3.非生物降解性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(h):4726~1.90×105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(h):6.2~7.2 |
符号 | GHS02, GHS07 |
---|---|
信号词 | Danger |
危害声明 | H225-H319-H336 |
警示性声明 | P210-P261-P305 + P351 + P338 |
个人防护装备 | Eyeshields;Faceshields;full-face respirator (US);Gloves;multi-purpose combination respirator cartridge (US);type ABEK (EN14387) respirator filter |
危害码 (欧洲) | F:Flammable |
风险声明 (欧洲) | 11-36-67-40-10-36/38 |
安全声明 (欧洲) | S7-S16-S24/25-S26-S36/37 |
危险品运输编码 | UN 1219 3/PG 2 |